摘要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借鉴以往经典相关理论,尝试探讨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机制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居民互联网使用对其自评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要作用途径之一是信息获取机制。进一步使用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控制内生性后,所得结论依然较为稳健。同时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与居民自评健康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过度使用互联网可能不利于健康。异质性分析结果还表明,互联网使用对不同世代的健康效应差异并不显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者的健康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互联网使用可能有利于缩小健康不平等。研究结果对于在互联网时代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健康事业发展和缩小国民健康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
陆杰华
汪斌
LU Jie-hua;WANG Bin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健康老龄化的对策研究”(16JJD84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