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AH)多发于2~6岁的儿童,是儿童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也是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hildr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的主要病因之一。腺样体由淋巴组织组成,位于两侧咽隐窝之间。腺样体的生理性增生始于婴幼儿时期,6~8岁时增大至峰值。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及机体变态反应等也可刺激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当腺样体增生超过50%,会引起儿童睡眠时打鼾、憋气和张口呼吸等症状,还可导致患儿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颌面部、牙齿和智力的发育。目前该病的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临床工作中发现腺样体肥大患儿常常合并变应性鼻炎[1~3]。临床工作中发现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后,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相关机制提示腺样体肥大和变应性鼻炎在彼此疾病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4~6]。本文就腺样体切除术改善腺样体肥大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从原理角度,针对扩容通气、免疫调控、炎症因子和鼻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出处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876-878,共3页
Hebei Medicine
基金
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项目,(编号:QNRC201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