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界以各种方式进行纪念,主题多样丰富,令人眼界大开。《齐鲁学刊》编辑部也邀请相关学者于是年10月12日举办了以“疑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为专题的论坛研讨,以纪念新文化运动在学术领域引起的震荡和回响。1923年,在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学者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如同向旧经史系统为核心的传统学术营垒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二千多年来一直坚不可摧的古堡旧垒瞬间被炸得梁折栋摧,堂毁庙塌,承前而来的“疑古”思潮也因此在观念方法和价值取向上发生根本改变,成为新文化运动在学术思想领域深层发生作用的标志性事件。以“古史辨”命名的在学者间展开的独立、自由、平等、多元的开放性研究和辩论,以及弥漫其中的理性批判精神,则为中国传统学术型态的终结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型构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其垂范性意义不限于狭义的“古史”,也不限于单纯历史学科。但时过百年,这场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学术发展方向的学术运动,其价值取向和学术精神已在“走出疑古”的新潮中逐渐被模糊、扭曲、变形,进而被抛弃,这对仍处在未完成时态中的中国现代学术来说恐非幸事。因此,从现代学术建立的角度对这场学术运动的理念方法、价值取向、问题意识等进行深入研讨,以其所倡导的理性批判精神对其成就和不足、贡献和局限加以再审,当有助于中国现代学术建设进程的良性展开。今即以“疑古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为题,刊发王钧林、李振宏、陈峰三位先生在会议上的发言,以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29,共5页
Qilu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