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教化,比较早的事件大概算是舜时期设置司徒,布五教于四方,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此事件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华民族早期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伦理规则的教化,教育原本即教化。孔子所说的“不教而诛谓之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讲得都是教育活动的教化意义。教化作为教育的根本追求,董仲舒在其《对贤良策》进行了明确的表达:“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因而,他建议统治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当时的统治者对于董仲舒的这些建议几乎是照单全收,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化特征,或者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化基调。
出处
《当代教育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6,共2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