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北汉简常见的形体■、■等,已有释文或照写原形丅,或释作"丁"、"J",结合其他文献,从形体和功能两方面考察,应是"下"字。"下"字古文作丅,此古文形体在后代时有使用,西北汉简中使用不同时期字体也比较常见。西北汉简中,丅常与"上"配合使用,是内容分段的标志,写作丅,与作为终结性标志有关。西北汉简中常见的形体阝、■、卩等都是"予"字的书写变体,三者形体有历时演变关系但也在共时使用。简文中位于名物词和数量词后,表示给予,属简文文字内容。后期部分卩符号化,但继承了"予"表示确认的核心义素,表示核验,这显示了标识性符号多由字形演变而来的规律。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5,共8页
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史”(15ZD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