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预设每个公民在进入公共领域之前都具备了公共理性、对话能力和包容心态等基本公民素养。这种对协商主体的先验预设在协商实践中却遭遇诸多阻隔,造成主体"预设素养"与"实践德行"断裂:基于公共理性的"政治人"与追求利益偏好的"经济人"相互抵牾、主体对话能力的均质性要求与其商谈能力的异质性表现存有落差、"包容妥协"的齐一性政治诉求与"尊重差异"的多元性现实形成张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理论创新与政治实践的相互融合中完成了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中国化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公共利益的价值指向;建立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参与机制,确保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参与;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在"民主集中"的实践中达成利益共识。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67,共7页
Theory Monthl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百年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18ZDA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