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探索出"非遗+扶贫"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和传承人自主创办的方式,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比如:扶贫对象缺乏脱贫主动性;扶贫产业缺乏标准和行业规范;"非遗"产品生存环境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抓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扶贫先扶志,形成扶贫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二是建构利益联结体,做好"非遗"行业统筹和规范;三是实施动态保护,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发展,动态传承。
出处
《西部学刊》
2020年第8期35-38,共4页
Journal of Western
基金
贵州省黔南州科技计划社发项目《文化扶贫视角下黔南州“非遗扶贫”模式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编号:黔南科合(2018)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