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脾主运化”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一部分,其最初含义是指,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脾发挥辅助胃消化吸收饮食物的作用。至汉末,张仲景将这种作用具象化,称其为“脾主消磨”,深刻影响后学。至宋代,严用和提出了脾主运化理论,认为脾主管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将整个胃肠道的功能统归于脾,这种理论虽未在当时成为主流认识,却也在学术界生根发芽。明朝张景岳系统论述了“脾主运化,脾运胃纳”,至此“脾主运化”终于成为了主流认识并取代了原有的学术思想。其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脾功能的扩大,脾解剖学基础的模糊,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整个藏象理论的迁延,也深刻影响了临床治法。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85-687,共3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10000627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