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初探(1949~1978年):单一+均衡,(一)单一化主题“主旋律”口号提出的初衷,是基于对异质性价值的疑虑或者排斥,是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所辖思想领域日渐收缩的一种应激反应。[1]这种应激反应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表现得极其强烈。这一阶段的中国刚刚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百废待兴、人心浮动,亟待具有主流意识形态和正能量主题的艺术作品坚定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到“文革”时期,尽管一些文艺作品被列为“毒草”,但仍有一批特征鲜明的主旋律影片被保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革”时期的影片模式与“十七年”时期仍有相似之处——均强调“宣传式”文艺,重视艺术作品的社会意义,明显倾向“红色经典”。
作者
赵超
夏娉婷
Zhao Chao;Xia Pingting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6,共4页
Movie Review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微动漫在党政宣传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9SJA21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