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华文学的在地经验与空间表征——以黎紫书小说创作为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黎紫书的小说以在地经验的言说为基础,她善于营造浮光掠影的梦境,以及阴郁、可怖、压抑的异质性空间。她的作品聚焦于时代风云下的微茫个体,尤其是幽居在城市一隅、生活在逼仄空间中的小人物。这些人物在她笔下总是处于焦虑、敏感、孤独的状态。作为新生代的马华作家,她没有刻意规避历史书写,而是将沉重的历史事件熔铸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黎紫书对人的命运的深刻观照,对异质空间中人性的洞察,使得其小说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厚度与深度,成为马华文学中独异的风景。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新世纪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发展研究”(YCSW2019187)。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鲁迅.《两地书·二》,《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 2[美]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周尚意等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0页.
  • 3[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王志弘、于佳玲、方淑惠译,142页,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版.
  • 4[俄]尼古拉斯·恩特里金:《地理学中的当代人文主义》,见[美]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周尚意等译,42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 5[美]提姆·克瑞斯威尔:《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徐苔玲、王志弘译,14、148、38、21-22、196页,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 6[美]艾兰·普瑞德:《结构历程和地方--地方感和感觉结构的形成过程》,许坤荣译,见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86页,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增订版.
  • 7[美]段义孚:《地方的语言及其构建:叙述-描述的途径》,见[美]提姆·克瑞斯威尔:《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42页,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 8[美]段义孚:《地理学观点》,见[美]提姆·克瑞斯威尔:《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175页,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版.
  • 9[美]雷尔夫:《地方与无地方性》,引自[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141页,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版.
  • 10[德]海德格尔:《地方的本体论考虑》,引自理查德·皮特:《现代地理学思想》,58页,台北巨流图书有限公司2006年版.

共引文献2

同被引文献4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