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亡史作”新解——史学史与情感史视野下的元好问碑传文 被引量:3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Inscriptions by Yuan Haowen from Historiography and Emotions History Perspectiv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金亡前后,元好问以"国亡史作"的忧愤之情和自觉意识撰写了大量的碑传文。从史学史和情感史的视角来看,其碑传文叙写中呈现了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在金、元两个北族王朝易代之际,其民族意识、文化立场、政治认同相互纠葛的复杂状况,折射出他们以"中州文脉"为中心,形成超越种族、王朝和地域的"中州"士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这不但为他们自身在动乱时代的人生选择建立思想基础,也为"大一统"王朝的再兴准备了国家想象,更使"国亡史作"作为中国文化的历史意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 江湄 Jiang Mei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6

  • 1陈长义.试论遗山碑铭文章的文学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7(1):36-40. 被引量:8
  • 2狄宝心.20世纪以来的元好问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1):78-83. 被引量:7
  • 3兰克·利奥波德·冯.《课程导论》.Volker Dotterweich和Walther Peter Fuchs编著(来自著作和遗作合订本第四卷),慕尼黑:奥尔登堡,1975年,第185,124页.
  • 4普鲁斯特·马塞尔.《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史潢的路:在少女的倩影下》,法语精华权威版由C·K·斯科特·蒙克里夫(C.K.Scott Moncrieff)和泰伦斯·科尔马丁(Terence Kilmartin)合译.纽约:Vintage出版社,第48页.
  • 5吕森·约恩.《生活史》.《历史的基本特征Ⅲ:历史知识的形式和功能》.哥廷根:Vandenhoeck和Ruprecht出版社,1989年.
  • 6韦伯·马克思.《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导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合订本第1卷,图宾根,1922年,第252页.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