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供给侧改革中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制度性思考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长期技术变化或技术活力的指标,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从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出发,剖析了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政府出于赶超目的采取自上而下的干预措施带来的经济后果,并将经济运行体系划分为政策扶持型部门、政府补贴和管制型部门、事业单位和市场竞争部门,分别基于"四部门"和"两部门"研究经济增长低效率的内在机理。最后,就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出对策建议:以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充分平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加快事业单位与公共服务部门改革;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有效配置人力资本。
作者 田益敏
出处 《当代经济》 2020年第6期20-22,共3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基金 2019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编号:QS2019016。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

  • 1刘世锦、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战略选择》,《比较》第54期,2011年.
  • 2Eichengreen, Barry;Park, Donghyun; Shin, Kwanho. "When Fast-Growing Economies Slow Down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sian Economic Papers,2012, 11 (1), 42-87.
  • 3Hsieh,Chang-Tai; Klenow,Peter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 s, 2009,124 (4), 1403-1448.
  • 4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 5蔡昉,陆呖.《人口转变如何影响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工作论文2012年.
  • 6库兹涅茨著,戴睿、易诚译.《现代经济增长:速度、结构与扩展》,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 7罗斯托著,郭熙保,王松茂译.《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 8钱纳里,卢宾逊,塞尔奎因著,吴奇、王松宝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9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袁富华,汪红驹.劳动力供给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J].经济研究,2007,42(10):4-16. 被引量:56
  • 10田俊荣.新常态新飞跃[N].人民日报,2014-12 -01.

共引文献719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