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瑞金华屋村17棵松的故事,展示了当地民众和地方干部对红色故事不同的叙事逻辑。从"风水树"到"烈士树"的叙述,是当地民众将树木人格化,表达了他们对"烈士/祖先"的深厚感情;从"烈士树"到"信念树",是地方干部将树木崇高化,表达了革命精神万古长青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叙事路径既反映了普通民众和地方精英信仰体系的差异,也体现了民间话语和政治话语不同的叙事目的。当地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遵循的是"民俗传统+红色文化"的路径,将红色文化放置于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之中加以叙述;地方干部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则是一种"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化"的实践,希望借此推动乡村振兴和民族国家的认同。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红色故事的双重叙事体系。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0,共8页
National Arts
基金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社会学”建设资助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赣南红色文化的族谱书写与民间传承研究”(19DJ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