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炎症性肠病和脑—肠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炎症性肠病的概念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涉及异常免疫反应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其主要类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可表现为慢性腹泻、腹痛、便血等,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存在效果差、易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IBD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我国、巴西、阿尔及利亚等;在发达国家渐趋平稳,但欧美国家仍为发病率较高地区。相关研究表明IBD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我国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2]。目前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对胃肠神经生理学研究的深入,最近围绕脑—肠轴探讨IBD发病机制成为一大热点,基于脑—肠轴进行的综合干预可能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
出处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3期388-392,共5页 Journal of Colorectal & Anal Surger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74468) 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资助项目【ZY(2018-2020)-CCCX-2004-09】。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