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课堂评价的诠释品格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前不少课堂评价深受测量心理学影响,往往被定位于测量学生学业成就为目的,未能体现教育评价的精髓。在很大程度上,课堂评价不在于测量取向,而在于诠释取向。这种诠释维度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诠释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诠释过程是个探究过程。前者源于课堂评价的性质,后者涉及怎么理解诠释者与诠释对象的关系、诠释循环中的封闭性与开放性、诠释中经验的概念、诠释经验中的"问题-结果"模式、反思行动等五个议题。这些课堂评价诠释品格的揭示对我国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6,共4页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s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共同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编号:BHA190153)的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加陈艾伦,孟庆时.加达默尔的解释学和对传统的理解[J].世界哲学,1985(4):55-58. 被引量:1
  • 2H.P.里克曼,刘忆江.解释学和生命哲学的创始人——威廉·狄尔泰[J].世界哲学,1985(4):75-78. 被引量:8
  • 3水越敏行.课堂评价研究入门[M].东京:明治图书,1982:2-13,14,17,143-146.
  • 4[美]布卢姆.布卢姆教育评价法手册[M].梶田毅一等译.东京:第一法规,1973:3.
  • 5吉本均等.现代授业研究大事典[M].东京:明治图书,1987:537,518-519.
  • 6梶田正已.教学的教育心理学[M].东京:黎明书房,1982:123.
  • 7田中耕治.日本形成性评价的回顾与展望[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158-167.
  • 8[美]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22.
  • 9福田诚治.摆脱竞争,争雄世界-芬兰教育的成功[M].东京:朝日新闻社,2006:118.
  • 10田中耕治.新的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2卷)[M].东京:日本标准股份公司,2002:16-19,53-55.

共引文献1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