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病人行Wingspan支架治疗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策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行Wingspan支架治疗的ICAS病人45例。运用HR-MRI进行颅内动脉狭窄扫描。运用TOF-MRA重建并确定血管结构和动脉狭窄位置。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头部核磁共振(MRI)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评估病人的临床不良事件,并记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复发情况,根据随访6个月后有无ISR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运用多因素分析评估发生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再狭窄组12例,无狭窄组33例。术后发生ISR的时间为(4.2±0.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比例较高(P=0.004),再狭窄组血管狭窄长度(P=0.008)和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无狭窄组更重(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长度[OR=3.560,95%CI(1.138,8.816),P<0.001]和血管狭窄程度[OR=3.157,95%CI(1.235,7.968),P<0.001]是支架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长度和血管狭窄程度是Wingspan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完善术前及术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时规避相关危险因素,对于严重狭窄病人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ISR的发生。
出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1期1810-1814,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