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2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National Ideology Construction in Modern Societ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知识是实现主体性构建的关键要素,也是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现代社会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方式、知识产品的流通方式以及知识生产主体的生活方式。而承载着知识属性的意识形态也承受着市场的选择权、话语权以及群众的生产权、接受权和批判权等多方面的压力。由此,面对“自由的主体”的选择理性和自主建构,如何完善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以提升国家意识形态在“知识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当前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
作者 洪志雄 HONG Zhi-xiong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4-80,125,共8页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金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18BKS038)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1

  • 1周淑云.知识管理的新发展──知识网格[J].图书馆论坛,2006,26(1):235-237. 被引量:11
  • 2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527页.
  • 4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64-187页.
  • 5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45页.
  • 6托马斯·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萨克.《营运知识》,王者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23页.
  • 7让-弗朗素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丰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 8苏志武.《新媒体:竞舍与共赢·序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 9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60、497页.
  • 10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第17、85页.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