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浩然的再发现与《艳阳天》的再评价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家浩然与《艳阳天》之所以在1970年代声名再起,根源在于激进文化力量的重新发现、征用和推崇.首先,浩然在1966年后曾受一定冲击并在较长时间内失去了写作和出版的机会,其后借机1971年召开的北京出版工作座谈会,《艳阳天》得以再版并获得一定关注.而经1974年中央媒体的重新阐释,《艳阳天》方才成为时人追捧的杰作.但浩然及其作品在1970年代文学中的空间和地位有限,不可能与"样板戏"并驾齐驱.
作者 康斌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4期11-19,共9页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SQN24)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20STD0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8

  • 1徐文斗.谈浩然的短篇小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2):1-14. 被引量:1
  • 2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 3人民文学编辑部.在京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讲话[J].人民文学,1978,(1).
  • 4孙兰 周建江.十年“文革”文学综论[J].小说家,1999,(1).
  • 5刘再复.谈文学研究与文学论争[J].文汇月刊,1988,(2).
  • 6穆欣.劫后长忆[M].香港:新天出版社,1997.
  • 7包世臣.书韩文后:下篇[A].艺舟双楫:卷二[C].合肥:黄山书社,1993.
  • 8《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总目次2010年第27卷第1—6期[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