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齐泽克从精神分析视野出发指出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资本的分析陷入了模棱两可的境况:一方面马克思将资本视为异化的实体;另一方面却又将资本视为主体的实体。通过深入考察,本文认为二者在概念内涵、交换逻辑、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将无产阶级意识的产生和无产阶级作为历史主体—客体的统一的确认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普遍的物化结构之上,并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有意识的革命运动才能打破物化结构,因而,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追随马克思将资本视为异化的实体来建构其理论体系的。就马克思而言,在《资本论》中,确实有关于资本作为异化的实体与资本作为主体的实体的论述,这是马克思对资本所作的辩证认识。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马克思在根本上是将资本作为异化的实体而非主体的实体来看待的,这主要有如下三个理由:一是马克思在将资本视为主体的实体时,是有其前提条件的。二是资本自我增殖因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多重矛盾的不可解决性而不具有永恒性。三是资本自我增殖的"工具"——工人,即无产阶级,仍然是历史的主体,且必然能够通过革命行动控制整个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因此,齐泽克有关马克思资本的指认并不成立,我们必须对此有清醒认识。
作者
孔明安
谭勇
Kong Ming’an;Tan Yong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3,共9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的理论研究与批判”(项目编号:16ZDA1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