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实主义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主线,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衍生、变异与困境,清晰地勾勒出彼时文学批评的建构维度、突围努力,以及历史局限。195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立为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的唯一且最高标准,这种理论话语的"转移"不仅是出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的合法性和纯粹性,也折射出当代文艺理论建构寻求突破的愿望与努力。周扬、秦兆阳、周勃、茅盾等都在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做出过或权威、或定性、或调整、或延伸的阐述。纵观"十七年"文艺理论建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虽然是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方法引入中国,但对其的阐释一直都是在意识形态的范畴内确立其权威性,而作为艺术创作方法的讨论几乎没有更有效的、建设性的呈现。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9-124,共6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项目编号:19ZDA27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