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近11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应用变迁,为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8年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以上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选取2007年01月~2018年07月之间的五个时间点,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原发病及血管通路使用的变化。结果:(1)原发病构成比中,原发病构成比中糖尿病肾病由11年前的11.14%增加到17.01%(χ^2=5.991,P<0.05),高血压肾病由11年前的10%增加到15.46%(χ^2=5.907,P<0.05),痛风性肾病由11年前的2.10%增加到5.7%(χ^2=6.352,P<0.05)。而慢性肾小球肾炎由11年前的68.62%下降到51.8%(χ^2=23.175,P<0.01)。(2)透析患者平均发病年龄由11年前的(56.48±13.06)岁增加到(61.25±15.91)岁。(3)平均透龄由11年前的(68.91±67.12)个月延长到(74.12±45.17)个月。(4)近11年血管通路仍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97.16%),其中使用最多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91.7%),其次为肘部内瘘(5.4%)。(5)维持性血透患者各类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仍然最高,其次为动脉瘤样扩张。结论:(1)原发病变迁:终末期肾脏的病因由原发性肾脏疾病向继发性肾脏疾病转变。(2)血管通路变迁:血管通路仍然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其中使用最多为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其次为肘部内瘘。各类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较前有所下降,但无明显差异。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6期517-51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资助项目(No.144119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