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西文化论争”的“方法转向”——冯友兰文化比较观念的形成与泰戈尔的触媒作用 被引量:2

The “Methodological T urn” of the “Debates on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 The Formation of FengYoulan’ s Concep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andthe Influence of Tagore Thereupon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晚年撰述《三松堂自序》时,冯友兰回顾自己1915-18年间在北京大学哲学门的学习生活,以在"新思潮"中感知到"两种文化的矛盾"为其主要收获。但令他不满的是,"当时百家争鸣,多是矛盾的体现,对于矛盾的广泛解释和评论,还是比较少的。"1从北大毕业之后,冯友兰笃志赴美留学,并且最终在1919年岁末成行。而他选择"泛舟太平洋"2,前往哲学重镇——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核心动因,正是追求"从哲学上解答""两种文化的矛盾"。在冯友兰看来,他"是带着这个问题去的,也可以说是带着中国的实际去的"。他甚至认为自己毕生"哲学活动的开始"应当追溯至此。
作者 李浴洋 Li Yuyang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71,共30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人文学术的现代转型(1915-1927)[编号:2019NTSS47]。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罗志田.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J].历史研究,1999(3):5-23. 被引量:33
  • 2王元化.《龚自珍思想笔谈》,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7月版.
  • 3王元化.《论传统与反传统--为五四精神一辩》,见氏著.《传统与反传统》,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6-31页.
  • 4陈独秀.《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见《杜亚泉文选》附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57页.
  • 5陈独秀.《质问(东方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3号.
  • 6王元化.《熊十力二三事》,见氏著.《思辨随笔》,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81页.
  • 7杜亚泉.《何谓新思想》,见《杜亚泉文选》,第418页.
  • 8杜亚泉.《对蒋梦麟(何谓新思想)一文的附志》,见《杜亚泉文选》,第422、423、422页.
  • 9蒋梦麟.《何谓新思想》,见《杜亚泉文选》附录,第424页.
  • 10林毓生.《两种关于如何构成政治秩序的观念》,正文见氏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第98-131页,注释见上书第131-144页.

共引文献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