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二阳结谓之消”的再认识 被引量:4

Re-understanding of“Accumulated heat in Two Yang leads to diabet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二阳结谓之消"首见于《黄帝内经》,是对消渴病的高度概括,常理解为邪气郁结于阳明,使胃肠俱热,继而耗伤气血津液。《内经》法于阴阳,源于《周易》,笔者认为"二阳"不仅代表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结合"阴阳相互转化"理论,从阴阳的本源出发,在广义层面上论述了"二阳"是由阳转阴、阳热之势由盛转衰的起点,与"结","消"共同构成的三要素遥相呼应,意在指明消渴病是一种动态的进程,其病性随着疾病的进展由阳转阴,其病机由阴亏燥热逐渐趋于复杂难明。在治疗上谨慎运用苦寒直折药物,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作者 王思成 温雅璐 丛佳林 杨玉涵 张力 杨晓晖 WANG Si-cheng;WEN Ya-lu;CONG Jia-lin;YANG Yu-han;ZHANG Li;YANG Xiao-hui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6期580-582,共3页 Beij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2

  • 1胡静娟.“二阳之病发心脾”释义[J].新中医,2006,38(11):55-55. 被引量:5
  • 2张登本,孙理军,李翠娟.论五行理论在《黄帝内经》建构中的作用及其意义[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1):13-18. 被引量:16
  • 3任秀玲.中医理论范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81.
  • 4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5郑万耕.太玄校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 6詹剑峰.驳“原始五行说”是朴素的唯物论.中国哲学,1991.
  • 7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一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 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 9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10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2

共引文献51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