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生产的文学批评:《讲话》的生产性及其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的根本诉求是为了解决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和理论的理解,均可以在这一思路上找到答案。而生产范式的设置,则为马克思在一个在更广阔的前提下思考“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树立了一个框架性基础。本文以“艺术生产”视域下的《讲话》为中心,系统阐释了作为文学批评的《讲话》之于当代文学生产方式的意义。《讲话》是在寻求对中国当下文艺问题的解答之中形成的。文艺普及是一项普遍的具有启蒙意义的运动。《讲话》经由对文艺问题的探讨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转变打开了问题空间。
作者 肖进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5,共9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作为‘艺术生产’的文学批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ZDA27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7

  • 1T.伊格尔顿,戴侃.马歇雷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3(1):37-41. 被引量:21
  • 2特里·伊格尔顿 文宝译.《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72页.
  • 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39页.
  • 4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9页.
  • 5Pierre Macherey. A Theory of Literary Production. London,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78.
  • 6Grahan Parkes. Heidegger And Asian Thought.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7.
  • 7皮埃尔·马舍雷.《文学在思考什么?》,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共引文献6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