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学生社会性发展规律中探讨核心素养的建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趋势之下,如何构建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本身出发,结合身心发展趋势,通过观点采择、移情能力和亲社会行为三大方面来探讨如何高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针对核心素养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作者
金明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1期7-10,共4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社会性发展
观点采择
移情
亲社会行为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陈少华,曾毅.
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理论[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86-90.
被引量:3
2
余宏波,刘桂珍.
移情、道德推理、观点采择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1):113-116.
被引量:81
3
张文新,林崇德.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9,31(4):418-427.
被引量:74
4
丁芳.
浅析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当代教育科学,1996(1):32-34.
被引量:2
5
訾红岩.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培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9):25-27.
被引量:3
6
陈学锋.
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4):37-39.
被引量:12
7
沈萍霞.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8):63-67.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丁芳.
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5):77-80.
被引量:48
2
王益文,林崇德.
“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与研究趋向[J]
.心理学探新,2004,24(3):30-34.
被引量:28
3
陈少华,郑雪.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被引量:24
4
王桂琴,方格,毕鸿燕,杨小冬.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J]
.心理学动态,2001,9(2):129-135.
被引量:31
5
刘志军.
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水平、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1,24(5):629-630.
被引量:30
6
李红,高雪梅.
心理理论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1):86-90.
被引量:7
7
张兢兢,徐芬.
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4):110-115.
被引量:13
8
魏勇刚 ,吴睿明 ,李红 ,冯廷勇 ,Philip David Zelazo .
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J]
.心理学报,2005,37(5):598-605.
被引量:37
9
陈欣银,心理科学,1992年,15卷,1页
10
方富熹,心理学报,1990年,22卷,345页
共引文献
170
1
梁锶婷,朱秀凌.
在线情感慰藉:青年群体参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以人民日报“2022年新年晚安计划”为例[J]
.新闻知识,2022(12):41-52.
2
彭程缘,杨晟宇.
教养方式与亲社会行为:以共情、自我效能为中介[J]
.心理月刊,2023(3):25-27.
被引量:3
3
张璟,袁悦,卫博峰,熊红星.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类共情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探新,2020,40(1):70-78.
被引量:12
4
赖荣亮.
核心素养视界下的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3):70-73.
被引量:12
5
雷云飞,官冬晓,陈亮.
父母教养、共情与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青少年学刊,2020(2):59-64.
被引量:3
6
赖荣亮.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体育课程设计[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7):133-135.
7
李静.
大学生网络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类型及影响因素[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1):187-188.
被引量:2
8
吴萍娜.
刍议皮亚杰与儿童心理理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S1):178-179.
9
王振宏.
同伴互动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J]
.陇东学院学报,2003,15(2):86-88.
被引量:1
10
庞丽娟,田瑞清.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J]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被引量:56
同被引文献
5
1
郑淮,杨雯.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2013(5):15-20.
被引量:1
2
陈传锋,李成齐.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外社会性学习状况堪忧——基于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的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2015(8):14-19.
被引量:7
3
于乐.
我国网络学习社区中社会性交互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4(11):1-5.
被引量:2
4
薛长凤,孟倩.
场域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知识理性弱化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12):38-43.
被引量:1
5
刘莹.
学生发展中天性、个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2):15-1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洪炳强.
信息化场域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不良影响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5):25-27.
2
杨学.
“双减”背景下学生社会性学习的新视野[J]
.江苏教育,2023(8):69-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万韵.
社会性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路径[J]
.数学之友,2023,37(23):71-72.
1
陈静雯,王颂婷,冯楚贤,罗娜,曾桂凌.
延迟退休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20(20):12-13.
被引量:1
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