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靶向治疗具有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毒性低等特点,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EGFR抑制剂分为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其中EGFR-TKI药物共有3代。第1代EGFR-TKI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第2代EGFRTKI代表药物为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主要对抗对第1代EGFR-TKI产生耐药的突变;第3代EGFR-TKI代表药物为奥希替尼,已成为EGFR-TKI治疗后进展患者和携带T790M耐药突变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不同于第1代可逆性抑制剂,奥希替尼与靶点的结合是不可逆的;与第2代EGFR-TKI相比,奥希替尼对野生型EGFR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其治疗具有选择性。目前被人们所知晓的EGFR基因共发生3次突变,针对这些突变,临床上可通过EGFR-TKI联合自噬诱导剂或自噬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蛋白络氨酸激酶2抑制剂等,提高耐药NSCLC患者的治疗疗效。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3期99-102,共4页
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基金
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18211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