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哲学与电影,两者在本体论层面上处于一种对抗关系。"洞穴"与"后窗"这两个隐喻则妥切地标识出这份历史性与结构性的对抗。在那正在到来的"后电影状态"下,电影固然遭遇巨大挑战,然而哲学却并未胜出,那是因为对抗的双方隐在共享着相似的本体论预设。建立在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成果上,我们应该拒斥"洞穴"与"后窗"所共享的本体论预设,并在两者之间构建一种"中间地带"的电影本体论。从这种新本体论的视野出发,电影研究将不再讨论电影"是"什么,而是以"追随行动者他们自身"作为研究进路。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103,共13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批准号:18ZDA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批准号:2018ECNU-QKT012)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