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跗骨窦微创小切口与传统L型延长切口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单侧SandersⅡ、Ⅲ型骨折病例资料,跗骨窦微创小切口(观察组)45例,传统L型延长切口(对照组)46例。男67例,女24例。年龄25-56岁。左侧31例,右侧60例。SandersⅡ型43例、Ⅲ型48。从受伤到手术3-7天。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切口并发症、术后1天疼痛数字分级(NR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2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10-12周,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1天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刀口感染10例,其中5例经过抗生素、换药处理后自行愈合,3例清创后再次缝合后愈合,1例抗感染后接骨板外漏,行皮瓣转移手术;2例发生钢板外露及切口感染,清创、抗感染治疗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未出现刀口感染,但出现皮肤浅表坏死2例,换药后自行愈合;2组患者均未出现骨髓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率4.44%,对照组发生率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5.21,P=0.019)。结论:跗骨窦微创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骨折可获得稳定复位,术后患者疼痛轻,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可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并推广。
出处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5期43-45,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