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讨佛教法相唯识学派与西方环境人文论述(如生态批评)之间的对话,寻求跨界互摄互渗的可能性。唯识学派暗含一种“唯识生态批评”思想,可以作为东方“内观的文明”,反思西方环境人文话语的局限。唯识学派为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在俗谛上,常被视为一门深层心理学。然而,唯识学里的“万法唯识”“唯识无我”和“转识成智”等主张,却开辟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生态批评论述的空间。因而,唯识学可以作为构建佛教生态或环境论述的基础。唯识学对意识系统的建立,以及对意识、感官器官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互依缘起)的精密分析,亦提供了探讨以意识出发的生态美学与道德论述的平台。借由唯识学派与西方环境人文领域的跨学科对话,本文强调将心或意识纳入环境论述的必要性,即唯识转向的重要性。除了指出意识在不断交互影响的物质现象界里扮演的角色,由宗教出发的唯识学还强调环境人文的道德与美学价值。建立生态道德和生态美学体系,不仅为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首要之急,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2-48,61,共8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批评的理论问题及其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9JJD750005)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