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妊娠期抗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病率约为0.5‰~2.0‰,是非妊娠女性发病风险的4~5倍[1]。妊娠期血栓栓塞性疾病中80%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占其所有孕产妇死亡的9.3%[2]。其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占80%和肺栓塞(PE)占20%[3-4],通常发生于妊娠期和产褥期,尤其产后一周内发生的风险更大[5]。妊娠期的孕妇大多处于高凝状态,且妊娠期的生理变化和危险因素如都会引起和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例如孕妇的凝血因子增加、蛋白S水平下降、纤溶功能受影响、静脉淤滞、妊娠晚期下腔静脉受增大子宫的压迫、剖宫产、雌孕激素水平的上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易栓症、感染、肥胖以及吸烟等均会增加VTE的发病风险[6-7]。由于VTE在妊娠期和围生期普遍存在且较严重,故临床应积极关注其管理以及进行适当的抗凝治疗。但是国内尚缺乏妊娠期VTE的大规模设计研究,且妊娠期妇女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人类使用安全性资料有限。本文检索Pub Med、Embase、CNKI、维普以及万方等数据库,就从妊娠期抗凝药物的种类、药理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其安全性作一系统阐述。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7期3311-3317,共7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技术计划项目(2019KY52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43

同被引文献59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