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界认为康德在历史哲学中以类的延续以及类的延续所达到的伦理共同体取代灵魂不朽的公设。但是这种观点忽视了康德哲学中类的希望与个体的希望的区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属于反思判断力的作用,试图说明人类会逐步进入一个合乎法权的状态,从而发展自己的禀赋。这是人作为理性存在者对类的希望,在类的延续中得到实现。除此之外,人作为个体还具有道德完善的希望,它只能在灵魂不朽的公设中才具有可能性。康德在后期著作中提出的伦理共同体彰显了实现个体的希望所具有的社会性因素,但并不能说明他放弃了灵魂不朽的公设。灵魂不朽与伦理共同体都增强作为个体的行动者在此世坚守道德意向的信心,然而它们不在此世中,不具有时间性,不能放在康德的历史哲学之中。类的延续和灵魂不朽没有提供新的道德法则,但是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带来实现自由的希望,二者不可或缺。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101,共8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系统释义》的翻译研究”(20JHQ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