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留声机器”的“奥伏赫变”——再论郭沫若的“革命文学”论争话语(1926-1928)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有关“革命文学”论争时期的“留声机器”话语,学界已多有讨论,但对于“留声机器”论的肇发者郭沫若在此一时期思想动态和文学观念的考辩,似乎还有更进一步细致打量的必要。本文重新细读了郭沫若1926—1928年参与“革命文学”论争的理论文本及其与李初梨、鲁迅等人的交锋和论辩文章,发现了在郭沫若对“留声机器”含义和生成机制的多次表述中,其“留声机器”话语其实呈现出一个过程性的“成长”、演化、自我超克状态,而最终在对鲁迅革命意识的批判上,完成了“留声机器”向“共产派革命”“宣传式的文艺观”的理论转换和主体意识转换。这一“革命文学”观念生长和变化的过程,或许暗含了值得注意的理论问题,对于丰富“革命文学”论争的话语结构,提供了新的理解视角。
作者 刘祎家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41,共16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1

  • 1陶冶我.对“人的自我异化”的理解[J].文史哲,1962(5):63-65. 被引量:1
  • 2赵璕.“革命文学”论争中的“异化”理论——“物化”概念的发现及其对论争分野的重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63-91. 被引量:9
  • 3《社会革命的时机》[J].洪水,1926,1(10).
  • 4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6页.
  • 5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A]..《郭沫若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卷.第297页.
  • 6郭沫若著.《新国家的创造》[J].《洪水》,1926,1(8).
  • 7黎活仁.《福本主义对鲁迅的影响》[A]..《卢卡契对中国文学的影响》[C].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出版..
  • 8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J].文化批判,1928,.
  • 9郭沫若.《革命与文学》[J].创造月刊,1926,.
  • 10麦克昂.《英雄树》[J].创造月刊,1928.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