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极后区:从解剖、生理到临床疾病谱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世纪中叶Giannuzzi曾假设大脑中可能有呕吐中心;1881年,Thumas描述了一个位于第四脑室底部中线两侧的区域,如果在动物身上被破坏,可以阻止阿扑吗啡的呕吐作用;1896年,著名瑞典神经解剖学家Magus Gusta Retzius在人类神经解剖学一书中首次描述此区域并命名为极后区(area postrema,AP);20世纪20年代早期,Wislocki and Putnam注意到该区域有大量的血液供应;Borison and Wang证实了它是呕吐相关的化学感受器激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1]。
出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66-768,共3页 Journal of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No.18A320071)。
关键词 极后区 解剖 组织发育 生理功能 临床疾病谱 Area postrema Anatomy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 Clinical disease spect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8

共引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