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体系是评价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基础。从价值、层次与时间三个维度审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其从事工作的优劣程度及工作本身特征满足其客观物质需要与主观精神需要的程度。运用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遵循尽可能量化与可操作的原则,构建一个包含就业机会、工作特征、待遇水平和主观认同四个一级指标,就业地区和单位类型等九个二级指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测量指标体系,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科学的赋值与赋权。基于6省市15所高校2967名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案例检验,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大学毕业生性别等各种属性紧密相关,就业质量客观状态与主观感知得分都不高,未来可在试点基础上优化推广,并加强动态测量与结果应用。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37,共8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精准扶贫视域下社会资本对贫困生就业质量的负面影响及防范研究”(18ZDB028)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扩招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影响时空变迁的生发机制及政策调整研究”(17A023)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