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高三历史复习课中,教师应引领、帮助和促进学生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事年表,"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并从中找到这一阶段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1],从而实现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作者
龙菊芳
机构地区
浙江省海宁中学
出处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第14期29-30,共2页
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关键词
大事年表
已有经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客观评判
能力与方法
历史解释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课
理性分析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卞姗姗.
“历史解释”应与时代价值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7(6):26-31.
被引量:5
2
陈振华.
历史通感能力维度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14(1):115-117.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郑朝阳.
为什么“不能没有马克思”——论德里达对马克思遗产的当代解读[J]
.学术研究,2008(11):33-37.
被引量:2
2
刘家和.
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7-99.
被引量:17
3
张子辉.
历史教学需注重通感意识培养[J]
.历史教学问题,2011(6):130-132.
被引量:2
4
沈纯芳,贲新文.
探寻历史通感教学的有效路径[J]
.考试周刊,2012(89):134-136.
被引量:1
5
王盛槐.
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7):194-19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
1
张胜平.
历史课堂中深度学习的六大表征[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8,0(6):25-30.
被引量:6
2
杨霞.
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人教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9(9):86-89.
被引量:1
3
陈春东.
空间视阈下历史解释路径探索[J]
.中学历史教学,2020(12):56-58.
4
龙菊芳.
利用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历史通感能力——以“中日甲午战争和19世纪的中国”复习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1):66-67.
被引量:1
5
李雪峰.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历史通感能力培养探究[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8):71-73.
6
龙菊芳.
高三历史复习课与学生通感能力的培养——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X):47-49.
被引量:1
7
任晔.
“历史解释”素养研究动态——以2016—2017年部分研究成果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7X):15-18.
被引量:4
1
罗燕媚.
“师生共读”助推“历史解释”素养落地——以“程朱理学”复习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4):8-11.
2
俞莉琪.
以“历史三调”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尝试——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5):41-45.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