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国的常见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肝癌居第4位,肿瘤致死病因的第2位,严重危害国人健康[1]。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在我国,约86%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2]。对于早期肝癌患者,通过肝切除术在内的根治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然而,HCC发病隐匿,患者被诊断时多已在晚期,预后差。肝脏超声检查(US)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对HCC高危人群进行肝癌筛查的主要措施。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螺旋CT、PET-CT等检查及异常凝血酶原(DCP)、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等新的血液分子标志物的应用,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提高,但临床上对早期HCC的诊断能力仍十分有限,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检测早期HCC的新型诊断手段。
出处
《肝脏》
2020年第8期781-783,共3页
Chinese Hepatology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90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