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的脱贫逻辑在于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空间,搬离生态脆弱地区,进而实现脱贫致富,即脱离空间贫困陷阱。根据空间贫困陷阱理论,重要地理资本如气候、交通、地形等的相对不足会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制约,从而形成持续贫困。不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的“空间”不仅仅是地理空间,还应包括社会空间、生计空间和服务空间。据调研显示,目前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面临着生计空间不足、服务空间压缩、心理空间断裂等困境,而T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提供了保障。该平台利用其数据庞大、信息对称、追踪及时等优势,实现了社区就业帮扶的精准化、服务供给的精细化和心理服务的科学化,使社区的空间得以再生产。由于大数据在易地扶贫搬迁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因此,当从空间再生产的角度探讨大数据驱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重构的逻辑与进路时,应更多从本土化的视角来思考空间再生产的困境、再生产空间的属性以及各再生产空间的协同问题。
作者
谢治菊
许文朔
XIE Zhiju;XU Wenshuo
出处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精准扶贫与贫困户的社会适应研究”(18BSH048)
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2020年度智库课题“面向区块链技术的相对贫困治理研究”(2020GZZK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