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东北抗联传说与“公共纪念空间”的互构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口头语言为基本传播载体的民间传说在现实语境中的存在方式及影响因素逐渐被转化为地方文化资本,成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它往往会与地方景观、纪念仪式等相互作用,形成融合互构的发展态势。起源并主要流传于东北民众中间的抗联传说作为"十四年抗战"的非物质载体,是抗联英雄们可歌可泣斗争历程的再现,是历代民众对东北抗联的经典讲述,唤起了群体的情感共鸣。作为东北地区革命历史资源的抗联传说,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语境下,结合物象、行为、仪式构建的"公共纪念空间"成为地域文化表达的共同体资源,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成东北抗联文化的当代建构,搭建起红色基因与精神信仰的承袭谱系,推动群体的记忆认同。
作者 尹晓琳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269,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YJA75102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53

  • 1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J].历史研究,1999(1):65-84. 被引量:22
  • 2赵世瑜,杜正贞.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0-19. 被引量:30
  • 3赵世瑜,张宏艳.黑山会的故事:明清宦官政治与民间社会[J].历史研究,2000(4):127-139. 被引量:18
  • 4王泛森.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近代中国新旧史料观点的冲突[J].新史学,1997,8(2):93-131.
  • 5钟敬文.《中国的地方传说》,见其《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98页.
  • 6陈学霖.《蒙古“箭程划地界”习俗考察》.收于《史林漫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
  • 7陈学霖.《"一箭之遥"证史》.收于《史林漫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
  • 8陈学霖.《元大都城建造传说探源》.收于《史林漫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
  • 9陈学霖.《关于刘伯温传说之研究》.收于《史林漫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
  • 10顾颉刚.《我在民间文艺的园地里》,钟敬文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80-181页.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