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于1929年初出生于贵州安顺,小学、中学就读于安顺和贵阳,在中学读书之际,已初略阅读了当时俄国出版书籍(翻译版),如:《暴风骤雨所诞生》、《列宁传记》等,以及暗中传阅中国共产党出版的《新华日报》等书刊,深感中国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为人民服务的政党。由于家庭出身等原因,未能投身于当时“中共地下党”组织,唯一愿望是投考、就读闻名、进步的“北京大学”。但贵州没有北京大学招考区(北大等校考区均设于重庆),因此,于1949年奔赴重庆,投考北大等校。暑天,重庆“炎热酷暑”,我单身无友、住食又差(睡于重庆大学走廊),不幸染上“急症”,迫返贵阳后,考入贵州大学。在贵大就读不到两年才转考,进入了向往的北京大学地质系。三年后(1952年),毕业于该校。毕业之际,北大地质系已成立“能源专业”,因我在读实习是在“玉门石油基地”,很可能留系;但另一位同班同学家住北京,如分配到地质部,则可能到京外勘探队。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I0039-I0039,共1页
Acta Petrologic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