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集体记忆的具象表达——民族地区历史建筑变迁 被引量:1

Concrete Expression of Collective Memory——Historical Architecture Changes in Ethnic Area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建筑变迁进行考察,认为呼和浩特历史城市建筑凝结着居民的集体记忆,见证多元历史融合。因此,保护历史城市建筑,防止城镇化带来的"建设性破坏",从而促进民族地区城市内涵由"功能性城市"向"文化性城市"转型显得尤其重要。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architectural changes in Hohhot,this pape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historic urban buildings of Hohhot condense the collective memory of residents and witnes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Therefore,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historic urban buildings and prevent the"constructive destruction"brought by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rban connotation of ethnic areas from"functional cities"to"cultural cities".
作者 张焕哲 Zhang Huanzhe(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010000,China)
出处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基金 内蒙古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903033,历史性城市建筑和社会集体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历史建筑 文化性城市 collective memory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cultural c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6

  • 1虞吴 臧庚嫒 赵大铜.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 2孙家正.《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责任》[N].《光明日报》,2005年8月4日.
  • 3张毅.《探寻西安古都风貌保护之路》,《经济日报》2005年3月3日.
  • 4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宣言>——建筑学的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 5吴晨.《“城市复兴”理论辨析》.载《中国建设报》,2006年5月26日.
  • 6杨光.《我们应该建什么样的文化标志》.载《光明日报》,2006年3月2日.
  • 7吴良镛.《总结历史,力解困境,再创辉煌》.国家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349页.
  • 8牛建宏.《宜居城市建设要从公众需求着眼》.载《中国建设报》,2006年1月13日.
  • 9赵中枢,曲长虹.《城市规划要尊重历史环境》,载《中国建设报》,2006年9月26日.
  • 10舒乙.《保护文化名人故居是当前先进文化持续发展中的一个紧迫任务》.在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2004年3月.

共引文献41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