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2019年7月2日冷涡环境背景下触发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雷达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机制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大气层结为"上冷干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强对流风暴在冷涡底部弱的短波槽移过时产生,同时东南部山区地形因素也提供了较好的地面动力触发机制;此次强对流风暴表现为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回波单体组成长80~260km、宽30~40km东西走向的中尺度对流回波带;冰雹天气出现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强度超过65dBz,回波发展高度超过6km,短时强降水出现的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是超过40dBz强回波持续影响。
出处
《气象灾害防御》
2020年第3期17-21,共5页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2018年吉林省东部连续两场台风大暴雨天气形成机理研究(CMAYBY2019-032)”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