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悲怆与抗争:1945-1949年国统区民营面粉企业生存模式探析

Research on Survival Mode of Private Flour Enterprises in the Area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KMT,1945-194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1945-1949年国内历史的考察,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梳理,提及这一时期国统区的经济状况,通常用"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企业倒闭""奄奄一息"进行定性描述,此类概括固然没有问题,但却不易把握此时期民营企业的生存模式和发展轨迹。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出台方面,为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做出了努力,并在短期内一度取得一定效果,主要表现在很多典型行业如面粉业、纺织业的生产能力甚至超过了战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内地工业在"二次进口替代"上也取得一定成绩,但生产能力的提高却没转化成产量和效益的明显增长。与此同时,虽然国民党政府标榜"不与民争利",并给予配合政府的部分民营企业经济上的补偿,但效果适得其反,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反而进一步被挤压,且面临原料供应不足、价格干预、销售管制等困境。出于生存考虑,民营企业改变以往的生存模式,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应对危机,但所有努力却被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所吞噬,终究无力回天。
作者 刘岩岩 Liu Yanyan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1,共9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基金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民国时期长江口岸城市工业互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8XJCZH0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