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如何看待茅盾文学奖的创作“无后续”现象——以刘斯奋等茅奖获奖者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分量与影响毋庸置疑。新一届茅盾文学奖于去年再掀热议,其话题关涉文学创作规律的各个方面,而此文讨论的并非茅盾文学奖的经典化问题,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创作"无后续"的现象。仔细查看以往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列表,第四届赫然成为一道分水岭:前三届的老作家中有些早已离世,很多已不在创作状态;第五届开始,大部分获奖者依然处于创作进行时。而第四届获奖者的创作"无后续"现象尤具代表性:依然在世的刘斯奋、王火、刘玉民在1997年获奖后就基本停止相关的文学创作;另一位获奖者陈忠实因身体原因,至离世也没能拿出令人期待的经典之作。
作者 阮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1,共4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7XZW11)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