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场域理论视阈下社交媒体信息空间“巴尔干化”现象探究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交媒体平台流通着海量信息,但是看似丰富的信息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割裂、阻碍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完全未能消弭个体获取信息的困境,反而引发了信息空间的分崩离析,彼此割裂的“真空”群体隔绝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形成了社交媒体信息空间的“巴尔干化”。文章运用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中的三个核心观点——场域、惯习、资本——分析了社交媒体信息空间“巴尔干化”形成的原因,认为网络趣缘群体在社交媒体空间中自发汇合并聚集,重构了社交媒体信息场域的生产关系。在此之下,受众自主性获得了极大的增强,引发了场域分化与受众分化。受众在“惯习”的牵引下走向自我分化与群体聚合,资本入侵社交媒体场域,致使社交媒体与受众共同陷入“施暴者”与“受暴者”的恶性循环。社会媒体信息空间的“巴尔干化”促使群体极化,加剧了“后真相”的不良后果,触发网络暴力事件与极端言论。社交媒体信息空间的“巴尔干化”包孕着信息流通失调与信息贫富失衡的问题,同时也映射了现实社会的资源分配不均与社会贫富差距。
作者 张琰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0年第15期9-13,共5页 New Media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54

  • 1韩璞庚.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J].现代哲学,2000(4):50-55. 被引量:5
  • 2[1]L.D. Wacquant, 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 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 ], Sociological Theory, Vol. 7,1989.
  • 3[2]R. Harker, C. Mahar, C. Wike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of Pierre Bourdieu [ M ].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90.
  • 4[3]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5[4]P. Bourdieu, L. D. Wacquant.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 6[5]皮埃尔@布迪厄,汉斯@哈克.自由交流[M]北京:三联书店,1996.
  • 7L@华康德.论符号权力的轨迹[J].北京:国外社会学,1995,(4).
  • 8[7]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9[8]P. Bourdieu. Distinction [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4.
  • 10[9]P.Bourdieu. dans Choses dites[M]. Paris:Minuit, 1987.

共引文献532

同被引文献2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