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苦痛隐喻与主体性之重构——晚近中国电影中的血之叙事 被引量:1

The Blood Metaphor and Re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The Narrative of Blood in Chinese Cinema in Receut Yea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影像何以表达和传递苦痛?偏向于"社会之用"的影像媒介又何以能够与个体的真实苦痛产生直接、内在的关联?列维纳斯对苦痛之被动性的思辨、对社会之用的批判、对自我和他人在本体论层次上的体验关联的揭示,都构成引导我们展开思索的基本哲学背景。对电影这个重要媒介形态及其影像隐喻力量的分析,尤其能够进一步将哲思落实于具体作品,引向深切的个体的时代体验。经由对四部以血为核心隐喻的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最终将呈现出苦痛主体的四个基本形态:欲望的幽灵主体、献祭的爱的主体、见证的受难主体、耗费的狂欢主体。这种以影像为媒介对苦痛主体的观照,必然成为我们探寻主体性重构的深刻契机。
作者 姜宇辉 Jiang Yuhui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1-122,共12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批准号:18ZD14)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27

同被引文献1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