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梁启超与20世纪前期社会阶级话语的流行 被引量:1

Liang Qichao and the Propagation of Class Concept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世纪西欧旧制度下的等级,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阶级”的译名传入。中西对比之下,梁启超始终判断中国无此“阶级”制度,肯定中国传统社会流动性优于他国。民初政治失败,促使他反思“阶级”的缺失可能导致议会基础不稳。20世纪20年代,随着“五四”社会意识萌发与社会主义讨论的展开,“社会阶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分析工具,普遍受到知识人重视。梁氏进一步辨析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甚至创制新名词,来阐发中国适用性问题。梁启超“阶级”更近西欧社会主义者的思路,饱含现实关怀,客观上促成了这一模糊概念的广泛流行。 At first Liang Qichao did not think there were any classes in the Chinese society and argued instea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a outdid the rest of the world in terms of the social mobility.Then the failed political practice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and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social class as a new tool of socio-structural analysis urged Liang to discuss the Marxist concept of class and its applicability to China.Generally Liang's clas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ocialists of Western Europe.
作者 蒋凌楠 JIANG Ling-nan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9-157,221,共10页 Historical Review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史料新视角下党领导的工人阶级观念形成研究”(项目号:2019ZJD030)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6

  • 1章开沅.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以“排满”宣传为实例[J].社会科学研究,1996(5):93-99. 被引量:26
  • 2傅斯年.《中国学校制度之批评》(1950年)..《傅斯年全集》第5卷.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3年.第1 93页.
  • 3《仁学》,《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9~350页.
  • 4罗志田.《经典的消逝:近代中国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台北中研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2012年6月20日.
  • 5《明儒学案》.
  • 6欧阳修《本论》.
  • 7章太炎.《诸子学略说》(1906年),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85-286页.
  • 8张栽.《正蒙·乾称篇》,章锡琛点校.《张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65页.
  • 9陶希圣.《北失,五四及其应负的责任》,董鼐总编.《学府纪闻.国立北京大学》,台北,南京出版公司1981年版,第41页.
  • 10圭堂居士.《新编佛法大明录·篇终杂记》,转引自杨曾文.《佛教与中国历史文化》,金城出版社2013年版,第334页.

共引文献58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