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抗战时期《儿童日报》中的漫画内涵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报纸中的图像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眼球、增强版面美感,作为视觉符号,还可以传播信息、意指内涵.《儿童日报》是抗战时期儿童读物的代表,颇受读者欢迎.该报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尤其注重漫画的使用.本文借助法国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试图破译《儿童日报》漫画的内涵.
作者 赵鹏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103-104,共2页 Youth Journalis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让·鲍德里亚.《在使用价值之外》,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2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142页.
  • 3约翰·费斯克著,张锦华等译.《传播符号学理论》,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127页.
  • 4翰·费斯克著,张锦华等译.《传播符号学理论》,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版,127页.
  • 5隋岩.《符号传播的诡计》中《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看符号的社会化》一章,《电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6隋岩.《符号传播的诡计》中《含蓄意指和元语言对意义的不同建构》,《电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7隋岩.《符号传播的诡计》中《含蓄意指和元语言与隐喻和换喻的对应》,《电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8[美]斯图亚特·霍尔.《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载罗钢,刘象愚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54页.

同被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