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中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翁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1]首次明确提出"肝主疏泄",指肝主肾精的排泄。随着后世医家对"肝主疏泄"理论的发展研究,"肝主疏泄"成为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
汪学军
杨水泉
李敏瑶
赵昌林
WANG Xuejun;YANG Shuiquan;LI Minyao;ZHAO Changlin
出处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8期34-36,共3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72034,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