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厥阴病代表方,建国之后,众多医家对乌梅丸之组方持“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梳理了不同时期医家对于乌梅丸认识的差异,从脏腑辨证角度对乌梅丸“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病机提出疑问,并发现从肝阳虚的角度分析乌梅丸,则能解释其组方特点。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是在肝脏阳气虚馁的脏寒基础上,又有相火内郁化热而成,其寒与热均与肝有关,无上下之分。临床应用乌梅丸需抓住脉、症两点:一是脉弦不任重按或弦而无力,二是出现肝经循行部位的症状,根据病证寒热虚实偏颇,调整药物,取温肝阳、益肝体、清郁火之法,可扩展乌梅丸的应用范围。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725-1727,共3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首都卫生科研发展专项(首发2018-2-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