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适用——以《民法典》第996条为解释路径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精神损害赔偿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往往被认为系侵权责任的专属,然而违约行为损害人格利益导致严重精神损害的案件屡见不鲜,继续沿用保守理念已无法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但囿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违约责任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至今争议不休,导致同案不同判现象显著。《民法典》第996条确立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地位,但该规定也存在保护客体狭小、精神损害赔偿属性不明等问题。在适用民法典时,以一般人格权的原理,发展为“权利——法益”二元保护体系为解释路径,将保护客体从人格权扩展至法益;并明确该条所述的精神损害赔偿属于违约责任承担方式,以此实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目的。
作者 李然 郑思清
出处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5-88,共14页 Shandong Judges Training Institute Journal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57

共引文献117

同被引文献69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